1918年11月11日,德国代表埃尔茨贝格尔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签署了停战协定,正式宣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。随着《凡尔赛条约》的签订,以及法国和比利时占领德国的鲁尔区领牛策略,德国彻底成为了战败国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打击极为沉重,德国不仅需要在接下来的60年内支付超过1000亿金马克的战赔,还要交出大量的军事装备与设施。然而,正是在这种困境下,德国竟能在短短几年内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,甚至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,展现出一种“单挑全世界”的气势。那究竟是什么让德国的军力迅速崛起呢?接下来,我将为您详细分析。
首先,德国并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,特别是石油和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的匮乏,严重制约了它的军事能力。然而,德国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强国,在钢铁和煤炭等基础资源上还是具有相当的优势。更重要的是,二战爆发后,德国通过占领挪威、罗马尼亚等地区,获得了大量稀缺资源,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工业基础。在战争的巅峰时期,德国的成品油年产量超过500万吨,煤炭产量达到4亿吨,钢铁产量达到1800万吨。这些强大的工业资源为德国的军事力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持。
展开剩余76%此外,德国在一战期间就奠定了强大的工业基础,特别是在军事装备的研发方面,德国的“克虏伯”军火厂可谓闻名世界。克虏伯公司早在19世纪末便开始制造军火,成为全球知名的武器生产商。到了二战时期,它继续为德国军队提供大量武器装备。甚至克虏伯的专家曾自豪地说:“军备的基本设计和坦克炮塔的构思,早在1926年就已完成,而在1939至1941年间使用的主要枪炮设计,早在1933年就已经成熟。”
德国在其他领域的创新也不容忽视。尽管德国在一战时没有硝石资源,但它通过科学家发明的人工硝酸生产方法,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。而在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物资——汽油和橡胶,德国同样面临进口问题。幸运的是,科学家托拉斯成功突破了从煤炭提炼人工汽油的技术难题,使德国能够在1933年后,每年生产出30万吨的人工汽油,解决了燃料短缺的困境。
这些工业成就和科技创新,为德国后来在军事领域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,甚至一度超越了苏联和英国,成为欧洲的工业强国。
谈到德国军队的作战方式,二战期间的闪电战可谓举世闻名。这种通过快速机动,协同作战的方式,让德军在战场上取得了惊人的胜利。尽管这种战术并非德国首创,实际上,欧洲多个国家都在研究类似的战法。比如,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1932年就发布了《装甲战》,阐述了装甲车如何利用机动性进行突击,制造战场上的时间差。尽管英国和苏联都有类似的研究,但由于各种原因,英国未能有效应用这一理论,而苏联在“大清洗”中摧毁了自己的指挥系统。反观德国,成功继承并完善了这一战术,使得闪电战在二战中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。
此外,德军能够取得巨大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,是其独特的军事体制。与一战时期欧洲其他国家军队依旧保持着严密的阶级制度不同,二战时期的德军在官兵关系上做出了根本性的调整。德军强化了将军与士兵之间的紧密合作,尤其是在指挥结构上。许多德国将军甚至会与士兵一起进餐,形成了“官兵一体”的新型作战模式。这一改变使得德军不仅提高了战斗效率,还增加了士兵的凝聚力,极大地提升了战场上的协同作战能力。
这种制度改革也带来了另一个好处,那就是普通士兵有机会晋升为指挥官。例如,隆美尔就是一名普通家庭出身的人,没有任何贵族背景。此外,德军的高级指挥官通常身先士卒,亲自带领部队作战。古德里安就常常亲自坐指挥车,指挥前线作战。正是这种高度的协同与合作,使得德军在二战中展现出了超强的战斗力,甚至能够在不利的情况下,成功打击庞大的苏联军队。
尽管二战中的德国带给世界巨大的破坏,但德国军队的作战水平以及其背后的军事思想,至今仍对世界军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。德国的战斗经验、创新精神和军事思想,在当今仍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。
这就是德国能够在二战中迅速崛起的背后原因,虽然它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,但通过工业基础的积累、科技创新以及军事体制的改革,最终改变了战局,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